行业动态

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自主品牌附加值为何上不去

2014-06-12 02:33:00 行业动态 分享
从去年9月开始,自主品牌销量就面临下滑的趋势。到今年4月,整体销量的下降变成了具体的数字。这是否真的说明自主品牌不行?

与之相对应的是,合资品牌从去年开始就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,到今年4月呈现出令人吃惊的销量,南北大众销量都突破百万辆,上海通用一家就销量达120万辆,占整体自主品牌(乘用车)销量的一半以上。

有人分析,这并不奇怪,问题出在商品力不够,根子还是品牌力不强。民调显示,在同等价位范畴内,首次购车选择的品牌还是以合资品牌为主。考虑自主品牌多数还是从性价比出发,图的是便宜或实惠,包括合资自主的汽车在内。

这是谁也左右不了的客观事实,因为这是自主消费及自由选择的结果。其客观性和判断力代表着市场的认同度和消费者的共鸣。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,他们的消费准则就是“既要面子又要里子”的均衡。那么,自主品牌在人们的印象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?

实事求是来看,目前入流的自主品牌并不多,多数还处于中低端层面 ,在汽车价值链的低段徘徊。即便是三大集团生产的自主品牌,也很难挤进市场主导或畅销车型之列。其认同度和美誉度、受尊敬的程度等,因众所周知的原因,事实上与合资品牌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。

尽管谁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,但同样级别的车型,合资品牌的溢价能力高于自主品牌这是不争的事实。比如,在一般情况下,自主品牌新车上市惯用的套路是以高性价比换取市场的吸引力,最典型的口号是:“B级车的性能,A级车的价格。”以为把猪肉价卖成青菜价就会产生销量,赢得市场的青睐。

比如,骏捷上市时,华晨高层在人民大会堂新车发布会上就说,如果此车挂“牛头牌”(丰田商标)的话,就不是这个价,起码加几万元。代表了不少自主车企的心理,新车尚未上市,自己先矮化了。合资自主则不同,通过技术存量挖潜的车型同样底气十足,反而把青菜卖成了猪肉价。所以,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,如果朗逸换成自主LOGO的话还会火起来吗?

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。有的还是来自收购国外的平台和技术,或合作研发的新车,在生产和技术上水平都不差,就因为是挂的自主品牌商标,在营销上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

无可否认,自主品牌目前的营销套路还停留在卖产品的思维上,离品牌营销还有很多关要过,有很长的路要走。用业内人士的话说,产品好,怎么说都可以。即产品是“胆”,营销是“戏”,问题是,不少自主品牌的核心技术总遭到外界的质疑,厂家也毫不忌讳技术来源,比如传祺下线,厂方透露其技术就是源自菲亚特;北汽中高端车型来自萨博;奔腾的技术与马自达有关;荣威750的原型车就是罗孚等,几乎不少自主品牌都与国外技术有关,能找到原型车的影子,被称为“拿来主义”。

此外,早期的自主品牌有不少是山寨版,每到京沪车展时,媒体就会拿此说事,因为原版车型与模仿秀很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,被称为“逆向工程”(仿制设计),技术含量无疑是一地鸡毛。在传播上,自主品牌又都喜欢“傍大款”,经常自称是某某外资品牌车型的小号,夸耀“一身名牌”,即采用知名零部件配套,请国外研发机构开发就称出自“大师之手”等。以此壮胆和包装,内心不够强大。

去年一份权威报告披露:“汽车行业95%的利润被合资企业赚走,自主品牌处于价值链的低端。”揭示了自主品牌一方面市场占有率在下滑,另一方面利润在下降的事实。最近,奇瑞把十年自主品牌探索获得的今年4月首次盈利作为新闻对外公布似乎证实了这一点。而不少自主品牌举步维艰,在亏损中挣扎并非夸大。

对奇瑞而言,高调公布盈利的目的试图传递奇瑞转型成功的信息,表明找到了新的方向。用尹同耀的话说,奇瑞再也不能走低质低价的路线,也不能单纯地为提升品牌而推出高价产品。并承认,高价产品被消费者接受必须建立在高质基础上。由此表达了向合资品牌对标和挑战,跻身国际竞争行列的信心。

这样的反思并不新鲜,在严峻的市场竞争面前,不少自主品牌已经意识到,落败的原因不仅仅是技不如人,包括品质和体系在内所致,其深层原因还是战略的出发点和技术路线的选择。事实上,早期的自主品牌不缺知名度,但人们提起来为何美誉度不高,而且往往给人以负面的形象居多,品牌力为何上不去?后期以三大集团为主的自主品牌尽管有点“高大上”,但消费者还是不买账,原因基本类似,最终都绕不开核心技术和支持体系的较量,背后的战略尚未摆脱急功近利的思维。

纵观自主品牌的现状,我们不得不承认,这是最大的软肋,能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车企几乎寥寥无几。此外,在正向开发上,即原创技术及设计上还很欠缺,这就使得在品牌建设和形象打造上支撑力度不够,腰杆挺不起来。处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,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了解已无秘密可言,其判断力也无需诱导,直观比较就能做出选择,况且汽车的多元化及品种的丰富性早已过了资源紧缺年代,市场供需和消费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

在汽车市场快速进入充分竞争的今天,不少自主车企抱怨消费者“不识货”,把猪肉卖成了青菜价的自主品牌还不讨好,尤其是面对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合资自主品牌的疯狂攻城略地,甚感压力而愤愤不平。市场不相信眼泪,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反躬自问:自主品牌附加值低或无的原因出在哪里?

然而,值得关注的是,就在不少自主品牌声称放弃“低端车型”,瞄准中高端车型时,合资品牌则在积极地生产低端车型,渗透到自主品牌主打的低价区域,出现了合资品牌的增量就是自主品牌的销量的局面。令人担忧的是,合资品牌抢夺低端市场力度加大,业已形成围剿自主品牌的合力,本来合资干中高端,自主干中低端,是河水不犯井水,因“合资自主”出台,引入了“后合资”概念,合资不但没有收敛和退出,反而变本加厉,疯狂扩张,使本来就弱势的自主品牌雪上加霜。这就引申出了更加严肃的话题,在此不表。

文章标签:  自主品牌 

相关文章

最新文章